他是“五四”时期绍兴学生运动领袖,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他是绍兴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点起星星之火,让革命的火种燃遍越州大地;他不畏敌人的严刑,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始终保持共产主义的信仰。他就是中共绍兴县地方支部第一任书记——何赤华。
何赤华(1898—1927),原名何景晖,诸暨阮市何家山头人。1918年考入绍兴五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发动师生1700余人,在县城觉民舞台举行“国耻纪念大会”。5月中旬,他又组织学生爱国团体,开展集会游行、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爱国活动。之后,他发起成立绍兴学生联合会、绍兴各界联合会,任《浙江学生联合周刊》主编,发动绍兴学生全力支援杭州“一师风潮”。
1919年5月21日,何赤华起草的《师范学生之救国讲演》一文,登载在《越铎日报》。
1922年,何赤华毕业后回诸暨,被聘为《诸暨民报》主笔,他在报上辟专栏介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月,由宣中华、俞秀松介绍,何赤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何赤华受中共上海区委派遣,到绍兴县筹建党、团组织。他以绍兴女师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运动。3月,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绍兴支部。4月,组织领导绍兴女师学生发动学潮。7月,绍兴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绍兴(党、团)地方支部在县城龙山仓颉寺成立,由何赤华任书记。
中共绍兴第一个地方党组织成立旧址
1924年2月,何赤华与王承纬创办绍兴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半月刊《觉悟》,自任主编。同时,他发动进步教师和学生,创办工人业余学校、平民学校,宣传革命。5月1日,他组织县城工人、学生数千人集会游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并在《觉悟》上出《全世界劳动纪念特刊》。5月底,又领导绍兴女师发动“卓潮”运动,迫使当局撤销停办绍兴女师的决定。6月,国民党绍兴临时县党部成立,何赤华以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推为执行委员,积极领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1月,何赤华受命回诸暨工作,他以《诸暨民报》和诸暨妇女平民学校为宣传阵地,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不久,建立“青年民力社”等团的外围组织,秘密销售《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后被诸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通缉,被迫离开诸暨到上海。
《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
1926年2月,何赤华经组织安排,担任商务印书馆同人子弟小学校长,并兼中共中央驻上海特约记者,以编写、印发革命传单为主要手段,从事工人运动,并参加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1月,他受中共上海区委委派,回浙江开展国民革命工作,并担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农民部秘书,致力领导全省农民运动。4月11日,何赤华遭浙江当局非法拘捕。7月24日,在浙江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位于诸暨市阮市镇何家山头村的何赤华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