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史志研究室
史志分享:幽兰傍渚生,绿叶向春开——柯桥区的兰花产业
发布日期:[2024-07-11]来源:区史志研究室 浏览:

柯桥区种植兰花历史悠久,素负盛名。宋《宝庆续会稽志》载:“兰,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渚山勾践种兰之地。”绍兴民间庭园普植兰花,屡见于诗歌与文献。谢灵运撰《山居赋》曰:“风生浪于兰渚,日倒影于椒涂”。陆游《稽山行》诗中曰:“会稽多名山,开迹自往古。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

   民国期间,绍兴有兰花交易所,每年早春民间举行兰花花会。当时,漓渚、兰亭盛产兰花,漓渚镇棠棣有8个自然村250多户兰农,世代相传,以兰为业。1959年,绍兴奇瓣名兰一株,被北京中山公园命名为“中山蝴蝶荷”。1978年,漓渚花圃建立,兰花出口日本等国。1982年,绍兴市(县)人大常委会定兰花为市花。90年代初,绍兴县林场创办兰花圃,有兰花品种153个,植兰8000余盆,其中“绿云”“宋梅”“圆碟梅”为兰花绝品。漓渚镇每年深冬初春都有数千人进入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天目山等地采集兰花,在自家花圃中种植一段时间后出售。1992 年,社会上出现炒卖和贩卖兰花的专业兰人,由于经济收益明显,故称兰花为“绿色股票”。90 年代中后期,兰花经营突破从单纯的小苗、小花市场零售,发展到公司与农户结合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1995~1998 年,全县有一定规模的兰花专业户100 多户,每年兰花经常性收入1200 万元。1998 年,绍兴县兰花业实现以收集兰花品种为主转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园林绿化种苗转变,全县供应兰花1.08 万盆,占盆花年供苗量的42.9%,选育培植300 多个兰花品种,其中春兰占80%以上。

    兰花因习性不同而分地生兰、气生兰和腐生兰,因季节不同而分春兰(春季开花)、蕙兰(夏季开花)、建兰(秋季开花)和墨兰、寒兰(冬季开花)四大类。绍兴县栽培的主要为地生兰,统称为“中国兰”“东方兰”,栽培的兰花品种以春兰为主,次为蕙兰。历史上柯桥区为春兰的集中产地,被誉为中国春兰的故乡。春兰,古称朵兰或幽兰,俗称草兰、山兰。绍兴县兰农根据传统经验与自身实践以兰花花朵的花萼、花瓣形态为据,将春兰分为梅花瓣型、水仙瓣型、荷花瓣型、蝴蝶瓣型、素心瓣型、奇瓣型六大类,并以此为标准分辨出不同的品种。

2000年开始,漓渚兰农纷纷建设温控兰苑。从采兰、植兰、卖兰,进而发展为育兰。2002 年7 月,经中国兰花协会审批,棠棣兰苑正式确定并命名为“中国春兰样品园”,成为全国唯一的集培育、观赏、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兰花基地。2003年,绍兴全县兰花种植面积近100公顷,养兰专业大户300多户,从业人员近3000人,仅兰花一项收入近1 亿元。2004年后,柯桥区连续举办16届兰花节,兰花节成为漓渚镇、柯桥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到2014年底,柯桥区兰花培植面积200亩,拥有各类春兰上品、名品、珍品和极品1.5 万盆,培植量80万盆约600万苗。2015年11月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绍兴兰花”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总投资8.2亿元,规划面积16.7平方千米,核心区域为棠棣村、棠一村、棠二村、六峰村、红星村和九板桥村等6个行政村,重点实施“千亩花市、千亩花田、千亩花苑”3个千亩级特色项目。其中“千亩花苑”以棠二村为核心,主要从事兰花培育、兰花展销,实施兰花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及兰花种植种苗选育工程。

    至2021年年底,柯桥区漓渚镇有兰花基地超1000亩,是全省最大兰花种植基地、国内最大兰花培育地,可控温、控湿的智慧兰花大棚面积800多亩,更建立兰花数字工厂,传统兰花产业实现数字赋能。全镇有1000余户农民种兰卖兰,其中专业兰农300余家,上规模的兰花大户27家。